标题21Selected news

学术活动Academic

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更多

学科团队 Research team

更多

城乡可持续发展与智能规划

“城乡可持续发展与智能规划”学科团队以培养下一代具有生态价值观的城市规划设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未来中国新型城乡建构为导向,以师生共同研发可持续智能城镇化为动力,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并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咨询等工作,将重大工程项目、重要科研项目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依托“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本学科组由8名成员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理教授3名,博导4名,硕导8名,拥有城镇群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规划

2、城市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4、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半城市化

5、智慧城市

6、健康城市

7、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

8、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空间规划

9、国际比较研究

10、绿色校园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学科团队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主体部分之一。本团队大体上是在原“城市总体规划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学科领域基本上对应于国家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任务,同时还扩展至区域层面的研究和规划,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并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咨询等工作。

根据学校和学院所规定的教学科研岗位设置办法,本团队设有学科建设责任教授(A岗)一名,A岗教授全面负责本团队的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学术队伍建设;设学科方向负责教授(B岗)三名,B岗教授分别主持“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城乡生态环境”这三个学科方向的研究、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

“区域发展与规划”在专业实践中,主要对应于国家《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学术发展的重点是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承担相应层面的研究课题和理论课程教学。

“城市总体规划”在专业实践中,主要对应于国家《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承担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学术发展的重点是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方法创新。

“城乡生态环境”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中,均需要有生态环境的研究和控制要求。学术发展的重点是开展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生态环境研究,并承担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学科团队承担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领域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等工作。学科团队拥有完整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指导学生的城市设计作业多次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学生作业竞赛奖项。团队教师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项目。团队教师主持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的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学科团队设有学科建设责任教授(A 岗)一名,全面负责本团队的学科建设工作;设有学科方向负责教授(B岗)三名,分别负责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学科方向的课程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

城乡社区和住房规划

“城乡社区和住房规划”学科团队是同济大学依据2011年国务院学科委员会和教育部调整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确定的二级学科“社区与住房规划”设置的。本团队在原“城市详细规划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学科领域基本上对应于国家的“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任务,同时还扩展政策分析和制定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并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咨询等工作。

根据学校和学院所规定的教学科研岗位设置办法,本团队设有学科建设责任教授(A 岗)一名,全面负责本团队的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学术队伍建设;并设学科方向负责教授(B 岗)三名,分别主持“城市社区发展”、“城市更新和住房建设”及“乡村发展与规划”这三个学科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城市社区发展”作为城乡规划学和城市社会学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政策的分析和制定。其专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贯穿于国家《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有关内容以及单独的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其课程教学对应于上述相关内容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

“城市更新和住房建设”在专业实践中,主要对应于国家《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的有关内容;承担城市详细规划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协调,重点研究和探索城市更新机制、住宅区规划及设计创新。

“乡村发展与规划”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专业实践中,依据国家《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需求而设置,重点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与乡村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及乡村规划理论和设计课程教学。

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学科团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城镇保护”、“传统村落保护”、“中外城市建设史”以及“城市更新”六个学科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团队有教授博导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外籍兼职3名。分别在“世界遗产城镇保护与管理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城市遗产保护研究”、“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气候变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在利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乡村发展”、“历史建筑再利用与历史街区复兴”、“遗产社区发展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研究和教学案例涉及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

本团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主体,与丽江、平遥、江南水乡古镇、贵州黔东南、安徽皖南、上海、潮州等世界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建立了持续的合作关系,研究、教学和实践案例地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湖南、江西等省市。

本团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法国文化部夏约高等研究院、ICCOROM等国际机构长期开展了学术交流、联合教学、国际培训等活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支撑团队。

城乡规划理论和空间治理

“城乡规划理论和空间治理”学科团队致力于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和规划管理及法规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团队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教授4名,助理教授1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城乡规划理论与历史

2、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

3、城市规划实施

4、城市更新

5、城市规划政治与治理

团队主要开设课程包括本科生阶段的城市概论、西方规划思想史、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管理实习;研究生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实施、近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等。

城乡韧性与交通及基础设施

随着技术进步,城市交通网络和各类基础设施管线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结构性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不仅要关注各类技术网络建设和城市用地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满足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等基本需求,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智能化、人性化、社会公平等新规划目标的引导下,努力实现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的创新。

“城乡韧性与交通及基础设施”团队由潘海啸教授领衔,现有正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1 名。除担负《城市道路与交通》(上海市精品课程)、《城市交通学》(研究生双语课程)、《城市交通规划前沿动态》(上海市来华留学生英语示范课程)等课程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以及多方向的重要科研任务。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每年招收国内外博士研究生3-5 名,硕士研究生10-15名,并设立有IVM城市机动性国际教席、无障碍环境工程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

近年来,团队重点从技术、社会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逾10项,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1、城市绿色低碳交通规划

2、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策略和政策

3、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4、城市交通的智能化

5、弹性城市和防灾减灾规划

6、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

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是指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分析、研究以及表达方法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应用、GIS技术、统计分析等传统方法,也包括实验、模拟、决策、行为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方法技术。城市规划编制的复杂性使规划师需要借助适当的方法与技术来提高认识复杂问题的能力、城市问题的多元性以及信息化时代大量数据的涌现要求规划编制能够与时俱进地有效利用各类数据资源。本学科组既跟踪与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也根据城市规划学科自身特点开发独自的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都围绕规划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3项,其他课题数十项。

本学科组积极开展各类规划项目编制实践,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到各类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项目。在实践中发现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使研究课题与规划项目相互支撑、同步进行。

本学科组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授名,拥有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Lab(上海高峰高原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与技术、城市空间与行为、行为分析方法、高密度人流地区空间设计与行人仿真、GIS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日照分析、城市风廊道、城市热岛、大数据的城乡研究与规划应用。

团队主要承担如下课程。本科课程包括:城市系统分析、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研究生课程包括:城市与区域研究专题、博士论文写作、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物理环境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健康城市科学与规划

“健康城市科学与规划”学科团队面向“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以实现对全生命周期的空间健康促进为研究目标,涵盖宏观到微观多维度空间,探索城市发展对健康和福祉的长短期影响机制。依托国际健康城市研究网络、健康城市专委会等平台,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

本学科团队目前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1名;博导2名,硕导3名。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分别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青年)”。团队顾问和合作教授包括: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关美宝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Anne Moudon教授、达特茅斯学院施迅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劲峰教授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

2)城镇化与健康影响评估

3)绿色空间与健康 

4)平疫结合空间规划方法与技术

5)城市治理与发展战略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