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教学

1952年,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首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当时的专业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1956年,该专业正式命名为“城市规划”。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调整了《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与此相适应,2012年本科专业名称改为“城乡规划”。

1950-60年代本科专业创办和建设的过程中,最初以前苏联“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的教学计划为蓝本,增加城市规划初步课,安排详细规划与总体规划两个规划设计课程及建筑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了城市规划现状调查的实习课程,并开设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设计》和《市政工程》等课程。之后根据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中社会及经济学知识的需要,还增设了《城市建设经济》和《区域规划》课程。逐步形成了“强调建筑及市政工程两方面的基础以及培养规划设计动手能力,强调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办学特色。

1977年,同济大学恢复城市规划专业招生后,教学计划延续了以建筑教育为基础、以扎实的城市工程技术和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两条主线、以及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并在1980年代初,增设了城市社会心理学、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系统工程等课程,适应了1970-8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

1992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除继续保持以建筑和城市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特点外,还增加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法规和管理、城市规划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城市设计的内容,并在低年级建筑教学阶段加入城市规划基本知识的教学环节,在高年级扩展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基本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近些年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适时调整了本科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总学分压缩到200学分左右;设计系列课程中增加“乡村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中增加“乡村规划原理”;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乡村认识实习”;开设“城乡发展与空间规划”、“可持续智能城镇化”等面向全校的通识课,开设“土地利用规划概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模拟与规划”、“空间句法概论”等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