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同济大学定点帮扶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立足于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双一流学科的优质资源,结合云龙县脱贫工作实际需求,展开了系列工作。同济大学一开始便确立了以城乡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帮扶工作总体思路。我院集中“城乡规划”学科专家力量,六年来多次远赴云龙实地调研汇报和开展设计服务工作。
2019年2月20-23日,应我院和同济规划院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乡村委”)专家组专程赴同济大学定点扶贫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考察扶贫工作。
不走集中化的城镇化道路 为全县脱贫攻坚指明方向
2013年暑期,规划扶贫的首期项目——《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及《漕涧镇总体规划》展开。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同济规划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尚武教授带领的项目团队,在两周时间里,深入到云龙的城镇乡村,分别开展了用地踏勘、村庄调研、会议座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现场考察工作,还对县城周边特色村落进行了专项调研。
经过项目组认真调研和分析,对于云龙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思路。 张尚武教授指出:“鉴于云龙县自身的地理形态和自然环境,我们认为云龙县不适宜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向城镇规模化集中’的传统城镇化道路。云龙需要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条件、历史和人文资源,保护并挖掘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资源的价值,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的地方策略。”
云龙县地处大理州最西部,县域总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其中98.4%为山地,县域被大山大川分割为沘江河谷、澜沧江河谷、怒江河谷三大河谷地区,村庄沿河谷分布特征突出。总人口仅有约20万,地广人稀、山高水深。云龙县城为山地城镇,仅有约2平方公里、1万多人口,不宜发展大规模工业,而应依托交通区位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资源建设成为“县域的综合服务中心”。漕涧镇地处县域西部坝子,用地条件较为充足,产业基础较好,可以适当发展第二产业,成为县域的产业中心。基于此判断,项目组认为云龙应该采取扁平化、开放性的“城镇村”布局,重点建设县城、漕涧、功果桥一主二副中心,着力做好“县城+周围特色村庄”、“县城+周边镇”的“城乡组合发展”和“城镇组合发展”大文章。
在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一轴、两翼、多组团”的发展模式。“一轴”即是顺应其带状山川河谷地形,沿沘江、狮尾河形成“县城空间发展轴”。“两翼”指东、西两翼,分别是牛舌坪、天池两处旅游服务区。多组团分别是“杏林组团、果北组团、果郎组团、太极组团、老城组团、狮尾河组团、和平组团”,塑造各具功能、具有旅游休闲特色的中心城区多组团空间。
“城与乡”如何融合发展?在云龙县城周边,有和平、杏林、太极等多个具有生态和传统保护价值的古村落,这些特色村落也被纳入县城范围统筹规划,实现一体化管理,让它们能够近距离享受到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与镇”如何相融发展?西边的宝丰、东边的关坪相距不远,两地被纳入“县城联合发展区”,可承担县城的加工、物流等一部分产业职能,成为云龙县的核心发展区域。
同济大学师生结合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教学环节
聚焦云龙乡村地区发展问题
云龙县-同济大学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
规划充分发挥了同济规划院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作为同济大学规划系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对云龙县城总体规划若干重大专题及和平村、太极村等村庄作了概念性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了云龙的贫困现实,增强了职业责任感。
在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的引领下,云龙县政府改变过去平均化的投资做法,着眼于长远,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项目。重点发展了县城和漕涧镇,加大了对当地生态资源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有重点地加强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规合一专项落实 助推云龙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扶贫靠“合力”,一张蓝图干到底。为了消除各部门规划的不一致,2016年起,同济规划院为云龙县编制了《多规合一》,这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再一次提升。该规划推动形成扶贫建设项目库和部门协同联审机制,大大加快了精准扶贫项目落地时间,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为更好发挥云龙县城的服务核心功能,打造特色魅力小城,作为同济大学第二轮规划扶贫的重头戏,同济规划院2016年6月起,又着手为云龙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包括《云龙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城建筑立面整治规划》《县城色彩专项规划》《县城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县城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县城人防专项规划》《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等10个专项的规划工作,这些规划从环境整治、面貌提升、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将云龙县城的总体规划具体化、可操作化。正是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云龙县一中、县医院、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综合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陆续筹备及启动建设,有效增强了云龙县城的服务能级,带动了县城周边乡村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11月,大理-漾濞-兰坪段高速公路开工,将云龙县段包含在内,圆了云龙多年的“高速梦”。这一切得益于《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中对云龙县对外交通的分析与研究,重新规划了高速公路线形,尤其县城段的高速公路选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确定了隧道、高速出入口位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设计所据此快速编制了《云龙县十三五交通综合规划》《云龙县2030年综合交通规划》,加快了该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后续设计工作。
脱贫着力点 探索云龙全域旅游新模式
要让云龙尽快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产业是第一选择。然而长期以来,云龙的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的谋划,旅游产品缺乏整体策划。2016年,云南省提出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全域旅游。为帮助云龙找准旅游发力点,2017年7月,同济规划院开展了《云龙县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9月,该规划通过了大理州旅游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全域旅游规划为云龙明确了全面保护,精明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对云龙县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分类梳理、分析,对其生态、旅游价值及其未来开发潜力进行评价。规划团队凝练出云龙旅游的两大核心价值,分别是自然山水与乡土人文相融合的生态人文价值、促进中华民族大交流的盐马古道价值。在核心价值的引领下,确定云龙全域旅游总体定位为太极生态人文休闲区、盐马古道文化旅游目的地。
依托云龙旅游资源,以总体定位为指导,结合资源分级评价,规划打造“一大核心引擎、五大重点打造、N点全域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太极福地·千古盐帮”将天然太极、诺邓古村、天池等县城周边重要景点资源整合,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重点打造的“千年盐马古道” 国家历史步道则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重塑盐文化交流历史,开启寻味盐文化之旅。规划远期引入吹吹腔艺术表演、漕涧抗战教育基地、师里河田园风光等N个支撑项目,结合全时全季的活动产品策划、构建全域“旅游+”的产业体系,探索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云龙模式。
此外,规划通过城镇村职能的引导,主客共享的服务设施打造,以及营销、管理机制的创新,带动全民参与,共建共赢,实现全域旅游带动下的精准扶贫,对云龙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进行全方位支撑。
四天连轴转 正月里滇西山区的专家身影
2019年2月20-23日,“乡村委”专家组专程赴云龙县考察调研扶贫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专家组成员包括乡村委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京生教授,乡村委委员、浙江大学王竹教授,浙江大学王玲教授,乡村委委员、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乡村委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栾峰副教授。专家组成员多年来坚持在一线从事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与建设等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理论方法上也颇有建树。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开发规划分院葛凡华和周于杰两位规划师全程陪同。
专家组于2019年2月20日晚抵达云龙县,并于第二天清晨出发赴永安村部分村组进行重点考察。永安村地处县城北侧12公里处,隶属诺邓镇,是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面积35.74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共850户229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户128户517人。
2月21日,专家组重点考察了村委、麦子登自然村和诺邓古村等地,并分别与县委县政府及诺邓镇、永安村有关部门进行了3次座谈会,邀请干部和村民一同参与,工作直至深夜。
2月22日,专家组继续考察了云安、旧宅、大村(上村和下村)等自然村,以及宝丰古镇。两天考察里,专家组深入村组和部分村民家中进行实地考察,并与部分村民现场沟通了解情况。
通过多个层面的考察了解,以及对拟重点建设项目的现场调研,专家组与县、镇有关部门及村委重点从特色资源开发、乡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达标、重点项目优化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就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议。对于经讨论并具有共识的建议,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将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
后记
同济大学“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获教育部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十佳”之一。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优秀集体”称号。
《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获得2017年云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